发布日期:2021/10/12 19:10:50 访问次数:526
突破技术界限 引领行业变革。10月8日,粮油市场报记者获悉,山东三星集团基于重大技术突破推出的长寿花“零反酸玉米油”将于近日重磅上市。据悉,作为新晋推出的高端战略产品,“零反酸玉米油”是该集团历时6年通过“两突破一加持” 核心工艺技术创新研发而成。
据了解,该技术避免了反式脂肪酸的形成,成功脱除了玉米赤霉烯酮等真菌毒素,高效保留了玉米油中的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可以说是触及了玉米油界的“天花板”——零反酸、低风险、高甾醇、高维E。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怎样做到让油脂富含营养而又安全,一直是山东三星集团研发团队近年来致力攻关的方向。
一般而言,在植物油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高温极易产生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危害极大,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报道,若以成年人每日平均摄入能量8400kJ(或约2000kcal)来算,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的量不应超过2.2g。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受气候及环境影响,导致玉米中产生玉米赤霉烯酮等真菌毒素,此类毒素对人体健康也会造成巨大危害。
山东三星集团积极攻坚克难,通过“两突破一加持”创新集成,给食品安全上了一道“保险”,成功提升了中国玉米油行业安全营养高度。
众所周知,原料是好产品的基础。
山东三星集团对原料的把关亦是异常严格。非转基因、指标参数、品质优良只是最基本要求。为了把控优质原料资源,集团还在内蒙古、辽宁等黄金玉米主产区建设了原料加工基地,建立起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
在此基础上,该集团通过工艺创新攻关,攻克了零反酸玉米油生产对原料的特别要求和地域限制,凡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原料都可用于加工高品质的零反酸玉米油,实现了品质、产量双提升。
山东三星集团突破了单向适度碱炼、双轨交融脱色、三级跃动脱臭等尖端技术。不仅能使营养成分最大程度得到了留存,更强化了安全因子的风险管控。
具体来看,单向适度碱炼,是通过脱磷、脱胶、脱酸等短时间内聚合,实现了不过度、不过量的科学适度精炼。本工艺创新,采用单向适度碱炼工艺,中和油的酸值保持在1mgKOH/g左右,与行业内广泛应用的深度碱炼法相比较,营养成分植物甾醇、维生素E最大程度得到了保留。
双轨交融脱色,在精炼过程中脱色工段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原油中的色素及部分毒素脱除掉。本次脱色工艺打破了常规热脱色的格局,创新采用了双轨交融脱色技术,成功脱除了油中的部分红色素、玉米赤霉烯酮及黄曲霉等真菌毒素,脱除了苯并芘,实现了安全因子的风险管控。
三级跃动脱臭,“双塔双温分段脱臭工艺”是目前油脂行业中最先进的领先技术,该集团创新研发的三级跃动脱臭技术是在此技术上的升级版。较传统工艺相比,脱臭条件由高温保持120min,升级为45min阶梯式160℃跃动至260℃ ,大大降低了因高温长时间作业环境下反式脂肪酸的形成。油相进入三级脱臭塔,经过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不同压力、不同真空的跃动条件处理后,得到更加安全、营养健康的成品油。
该工艺技术量产后,产品达到了GB28050所要求的零反式脂肪酸的标准要求,植物甾醇含量≥800mg/100g,维生素E中α当量≥25mg/100g,玉米赤霉烯酮≤100ug/kg明显优于欧盟标准≤400ug/kg的要求。达到了欧盟最高质量标准。
重视技术创新,强化产权保护,山东三星集团的创新发展之路越走越稳健。
目前,该集团仅油脂产业板块拥有专利153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围绕“零反酸玉米油 ”的工艺技术专利高达20项。此外,在技术研发方面,该集团玉米油创新集成工艺通过中国粮油学会等15项科技成果鉴定。其中,双高稻米油关键技术下的明星产品“长寿花高谷维稻米油”,谷维素含量高达13800PPM,植物甾醇含量高达15000PPM;国家发明专利技术研发产品“长寿花浓香玉米油”,作为业内首创,成为丰富产品功能,打破行业空白,再启口味革命的又一爆款力作。一系列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和加持,为企业筑牢了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同样,作为业内权威的国家玉米油产业研发基地、玉米油系列国家标准制修订基地,山东三星集团在玉米油标准化生产、技术性规范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广受业界肯定。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成为该集团扎根农业,护航民生的荣誉见证,并凭借其在粮油行业的过硬实力和突出贡献,先后获评“全国科技兴粮示范单位”“国家绿色工厂”“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中国粮油领军企业”“社会责任领军企业”。
创新脚步不停,守护初心不变。下一步,山东三星集团将继续以“打造让国人放心、满意的健康好粮油”为目标,继续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力度,配套推出高端战略新品,并加速新技术在企业内部的推广应用,实现整个玉米油品类生产过程的全覆盖,不断满足消费者食用油消费多样化、健康化、高端化需求,持续增加优质高端粮油产品供给,为百姓幸福美好生活加“油”助力。
(原文刊登于2021年10月9日粮油市场报中国油脂周刊)